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已完结

评分:
0.0 很差

分类:欧美剧 美国 2022

导演:本·斯蒂勒  伊费·麦卡德尔   

剧情介绍

  故事发生在一家名为卢蒙的超级大公司内,一种名为记忆分割术的全新技术正在公司内部进行实验,接受了手术的员工将进行人格分离手术,形成公司人格和日常人格,当踏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,他们的日常人格就会陷入沉睡,身体由公司人格主导。相对的,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刻,日常人格会重新接管身体,当然,这个人格不会记得任何在公司里发生的事情。
  马克(亚当·斯科特 Adam Scott 饰)、迪伦(扎克·切利 Zach Cherry 饰)和埃尔文(约翰·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)三人都接受了分离手术,这一天,他们所在的部门迎来了一位名叫海莉(布丽特·洛薇尔 Britt Lower 饰)的新同事,她身上的反叛气质打破了长久萦绕在这个部门,以及整个公司内的平静。

《人生切割术》:一部探讨记忆、身份与职场异化的科幻惊悚剧

《人生切割术》(Severance)是Apple TV+于2022年推出的科幻惊悚剧集,由本·斯蒂勒(Ben Stiller)担任导演,新人编剧丹·埃里克森(Dan Erickson)执笔。这部剧以独特的设定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迅速成为现象级作品,在豆瓣获得9.0分的高分评价2,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%1。剧集通过一个高科技公司实施的"记忆分割手术",探讨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、记忆与身份认同、以及现代职场对人的异化等深刻主题。

剧情核心设定

《人生切割术》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卢蒙(Lumon)的神秘科技公司内。这家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"severance"(分离术)的脑部手术技术,能够将员工的记忆完全分割为工作记忆和生活记忆两部分14

接受这种手术后,员工进入公司大楼时会变成只有工作记忆的"工作人格"(innie),完全不记得自己的私人生活;而下班离开公司后则恢复为"生活人格"(outie),对工作内容一无所知24。这种技术表面上是为了让员工能够完全专注于工作而不受生活干扰,同时也能保护公司机密不被泄露9

剧集的主角马克(Adam Scott饰)因无法承受丧妻之痛而选择接受这种手术,希望在工作中能够暂时逃避痛苦13。他所在的"宏观数据精检部"有四名员工,他们的工作是从电脑屏幕上不断涌现的数字中挑选出"令人恐惧的"数字进行分类处理,这项看似毫无意义的工作背后隐藏着公司更大的阴谋13

主题与哲学思考

记忆与身份认同:剧集最核心的哲学命题是探讨记忆如何定义一个人的身份。当一个人的记忆被强行分割,工作人格和生活人格是否还是同一个人?这个问题在剧中通过多种方式被反复探讨68。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言:"和你记忆不同其他都相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吗?"7

现代职场的异化:卢蒙公司象征着现代资本主义职场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。员工被规训成没有个人意志的"螺丝钉",工作内容毫无意义却必须机械重复310。公司用华夫饼派对等微不足道的奖励激励员工,同时设立"休息室"对违规员工进行洗脑式惩罚4。这种设定被比作"新时代的乔治·奥威尔笔下的世界"1

自愿奴役的悖论:剧中人物都是"自愿"接受记忆分割手术,但这种选择往往是在生活遭遇重大打击(如丧偶)后做出的。这引发了关于"自愿奴役"的深刻思考——当人们为了逃避痛苦而主动放弃部分自由和记忆时,他们真的获得了自由吗?36

技术与权力控制:卢蒙公司的技术代表着一种极端的权力控制形式,不仅监控员工行为,更直接操控其意识和记忆8。有评论指出:"卢蒙几乎就是边沁的环形监狱与《1984》的老大哥的杂交升维版,只是换上了现代和温馨的环境"6

视觉风格与叙事特点

《人生切割术》的视觉风格极具特色,采用大量对称构图、冷色调和极简主义设计,营造出压抑、冰冷的氛围710。卢蒙公司的办公环境被描述为"规整、冰冷","长长的走廊一尘不染;工位之间无比疏离"1。这种视觉风格既体现了公司的控制美学,也强化了剧集的惊悚感。

叙事节奏上,剧集采用了缓慢展开的方式,前三集主要建立世界观和人物关系,随着剧情推进逐渐揭露更多谜团9。最后一集将冲突推向高潮,留下多个悬念为第二季铺垫47

剧集的表演也备受赞誉,特别是亚当·斯科特饰演的马克,成功塑造了一个在麻木与觉醒间挣扎的角色9。其他配角如帕特丽夏·阿奎特饰演的公司高管科贝尔,也贡献了令人难忘的表演9

社会反响与文化影响

《人生切割术》播出后引发了广泛讨论,许多观众认为它精准捕捉了现代职场人的焦虑510。在新冠疫情导致居家办公普及的背景下,剧集关于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的探讨显得尤为应景4

有趣的是,一些观众认为剧中的情节虽然极端,但比起现实职场中的加班文化、下班后工作信息轰炸等现象,反而显得"不够惊悚"5。有评论直言:"但凡上过两年班,就不觉得这部剧有多稀奇"5

剧集也被拿来与《黑镜》《西部世界》等科幻作品比较,但被认为在哲学深度上更胜一筹78。有影评人称赞它是"由卡夫卡重写了《第二十二条军规》又被奥威尔编辑了一遍"6

主创团队与制作背景

《人生切割术》由以喜剧闻名的本·斯蒂勒执导,这是他继《逃离丹尼莫拉》后再次涉足严肃题材9。斯蒂勒表示自己从小受反乌托邦科幻电影影响,这种影响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9

编剧丹·埃里克森将自己在大企业的工作经历融入剧本,使职场描写更具真实感9。这部剧是他的电视剧处女作,却展现出了成熟的叙事能力9

由于2023年好莱坞编剧和演员大罢工,原定2023年播出的第二季推迟到2025年才与观众见面8。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悬疑风格,进一步探索卢蒙公司的阴谋和主角们的反抗8

拓展思考与现实意义

《人生切割术》虽然设定在科幻背景下,但其探讨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:

工作与生活的平衡:剧集提出的核心问题——是否应该完全分离工作与生活——正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困境24。有评论指出:"现代人背负着沉重的生活与工作压力,人们为了生活必须努力工作。然而却因为工作压力而失去了生活品质,忘记了生命本身的意义"4

记忆的价值:剧集提醒我们,记忆——即使是痛苦的记忆——对构建完整人格至关重要。试图切割记忆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分裂和自我异化68

反抗的可能性:尽管卢蒙公司设置了严密的控制系统,但剧中人物仍能找到反抗的缝隙。这种反抗往往源于人类最基本的情感——爱、亲情和对自由的渴望36

技术的伦理边界:记忆分割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预示了现实中可能面临的科技挑战。随着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,类似《人生切割术》中的情景或许不再遥不可及8

《人生切割术》通过其独特的科幻设定,不仅提供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惊悚剧,更成为一面镜子,映照出现代社会中工作异化、技术控制与人性挣扎的复杂图景。正如剧中一句台词所说:"如果你发现,你为了适应系统而委屈了自己,那就该停下来想想了——该改变的到底是你,还是系统。"

评论加载中...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22-2026 All Rights Reserved